【编者按】 当工业革命以机械轰鸣奏响生产力飞跃的序曲,欧博allbet当信息技术以代码与数据编织起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当航天科学以火箭腾飞为号角引领人类探索宇宙……科学,成为驱动人类前行的关键力量。 3月25日12:00,2025年度“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视频第二期(总第四十期)上线南方+。本期视频以“做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好老师”为主题,聚焦四位一线东莞科学教师的故事。南方+二次梳理视频,一起来看四位老师如何用躬身实践传递朴素的教育真理——为人师者,是传道授业、托举学生,更是品格塑造、行为世范。 林琳:让科学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赋予学生发现的慧眼、思考的慧脑和创造的巧手,我愿成为那把开启科学教育大门的钥匙,引领学生步入充满无限可能的科学天地。 ——东莞市寮步镇河滨小学科学教师林琳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只要愿意花时间、花精力研究,欧博百家乐这就是一门宝藏课程。从业十四年,林琳最大的教育感悟就是“真实最具力量”,真诚的育人初心、真实的教育场景、真切的实践探究。 有同行曾问她,为什么她总能在课堂教学中升华课堂亮点?林琳说,其实做法很简单,眼里要有学生、心里更要有学生。在备课中,她时常把自己带入成学生角色,如果她是学生,希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到什么? 带着这样的心态,林琳希望打造开放的科学课堂。她和学生一起“武装”学校实验室,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挖掘生活中的实验材料,也会带着孩子在校园里研究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 比如,研究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他们便种一株番茄苗,观察和记录番茄生长、开花和结果的生命过程;探究生命的奥妙,她和学生一起养蚕,在饲养活动中亲历蚕宝宝破壳而出,成长、蜕皮、羽化、死亡的过程;在STEM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项目式学习形式组织教学,设计“桥梁”“学校文化环境升级改造”等不同主题课程,让孩子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桥梁承重,像设计师和工程师那样去设计符合要求的桥梁,像园林大师那样在“植物美化我们的校园”任务中,以主人公的身份为美化校园贡献力量。 “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是科学的魅力,也是我希望传递给学生的理念:让科学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林琳说,希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力量,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和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撰文:黄婷 黎晗 视频:孙俊杰 黎晗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