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骏 通讯员叶惠涛 大朗退休老人,欧博官网用墨香书写“老有所乐”! 记者昨日从东莞大朗镇了解到,来自赣南革命老区的曾宜庚(笔名曾增),定居大朗生活已20多年,2017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潜心两年创作逾百万字的“龙系列”《边城密战》等四部长篇革命历史小说陆续出版,他还以东莞打工岁月为题材创作了28万字的长篇小说《南望珠江口》,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见证东莞变迁,目前正将其改编成剧本,希望时机成熟时能拍成电视剧。如今这位曾经的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依然笔耕不辍,还在寻找新的题材与灵感,用墨香继续传递正能量。 两年潜心创作 出版四部小说约百万字 “我的老家位于赣南革命老区,那里的红土盆地有着连绵的丘陵和大山,漫山遍野盛开着映山红,流传着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今年75岁的作家曾宜庚说。他所在的村过去有很多热血青年参加红军,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从小听着这样的红色故事长大,所以一直想创作关于红色题材方面的书”。 日前,欧博记者在曾宜庚位于大朗的家中见到这位潜心创作的老人。曾宜庚虽已迈入古稀之年,却依然精神矍铄,一边享受着写作的乐趣,另一边也感受着含饴弄孙的快乐。 其首部长篇革命历史小说《边城密战》,以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突围西征为时间点,讲述了特派员猛虎营营长钟龙华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 “在写作的时候,我把自己代入主人公战火纷飞的战斗场景和生活场景之中,这个体验过程特别过瘾。”曾宜庚说。 两年时间创作灵感迸发,靠手写创作超过了一百多万字。“那段时间在写作的时候,我就在房间里关门不出来,一关就是三个月,每天逼着自己把故事写出来,几乎都写到手软。”曾宜庚说。 2019年1月,《边城密战》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柳建伟的推荐作序,首次印刷3000多册销售一空。这本书让读者“听到了一声清丽的战斗号角,使人们在某一时刻穿越回那个澎湃的激昂年代”。其后,曾宜庚与汇文书联出版社合作,另外三部小说《喋血湘黔》《龙战太行》《大军压境》相继出版。 “4部小说约100万字,是我的心血之作,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够领略那些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曾宜庚说。 见证东莞变迁 以笔尖重温“打工岁月” 曾宜庚生于1949年,孩提时代就有一个“文学梦”。1997年,他南下东莞谋生,进入一家公司担任工程监理一职,曾在大朗、长安、凤岗各个镇工作,最终于2003年在大朗定居。想不到他的“文学创作梦”耽搁到退休才实现。 他还以东莞打工岁月为题材创作了28万字的长篇小说《南望珠江口》,2021年8月由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在亚马逊上架发行。“故事原型都是我在打工岁月之中经历的人与事。许多都来源于我在大朗、大岭山等地的老乡,都是我过去聆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曾宜庚说,生活在大朗20多年,他目睹这个小镇发展成闻名世界的“中国羊毛衫名镇”,面对这一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写作时他融入了更真切的感情,以精深细腻笔触描述东莞打工一族的灿烂人生与绚丽风采,更让读者于潜移默化中感受东莞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迁与迅猛发展。 据其透露,目前正在改编《南望珠江口》的剧本,希望时机成熟时能拍成电视剧。 “大朗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如今从事业余创作、先后加入大朗作家协会与东莞市流行音乐协会的曾宜庚说,在这里退休安居并潜心创作,不仅老有所养更是老有所乐,“在作品中,有许多是我在大朗遇见的人与事给我的启迪。”他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当年在大朗水平村散裂中子源护坡绿化做监理工程时,路过松木山水库这里的绿水青山激发了灵感,后来创作了原创歌曲《松山湖之夜》《乌拉特草原之夜》等。 在东莞这片热土上,这位退休老人将自己的经历创作成小说与歌曲,用墨香传递正能量。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