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ABG官网-欧博官方网址-会员登入

李政涛:让教育家精神“活”在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中

时间:2024-10-14 13:35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4 次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教育强国之需、时代变革之需和教育发展之需。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发展的灵魂和底蕴,也是教师成长的标杆和灯塔。 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倡导下,这...
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教育强国之需、时代变革之需和教育发展之需。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发展的灵魂和底蕴,也是教师成长的标杆和灯塔。

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倡导下,这个新时代中国教师发展的魂魄已经明确,标杆已然树立,接下来的重大任务在于如何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进而实现一个目标:切实把教育家精神“活出来”,活在每一位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之中。

要实现这一艰巨目标,首先需要确立三个支撑性核心观念。

第一,教育家精神是活在所有教师生命中的精神。

以往,无论“教育家”还是“教育家精神”,只要被提及,在很多人脑海里马上浮现出的是“理想”、是“境界”,同时前面还要加上一个“最高”,因此自然而然且理所当然地被习惯性标举为教师成长的“最高理想”或“最高境界”。理想一旦高远,境界一旦高迈,就可能变为少数人的理想,缩小为小众化的境界,只与少数教师的精神有关,因而远离大多数教师,成为仅能供学习和仰望的遥远“星辰”,难以化为触手可及的“大海”。要打破这个潜意识里的成见,需要思考并回答一个真实的问题:教育家精神,是属于谁的精神?倘若将它定位于属于部分教师的精神,必然会带来对教育家精神的价值与意义的窄化和弱化。实际上,教育家精神中蕴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与每位教师都有关联,是所有教师共享的“精神底蕴”和共通的“精神追求”。我们无法想象,一旦缺失了教育精神谱系中的任何一环,教师将会怎样?教育将会怎样?即使是“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看似深远,但却高度契合教师的角色和责任: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以文化人”,把人类创造的理想之“文”如知识和品德等,化到学生的生命里去,化出理想的时代新人。教师就是“以文化人者”。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并倡导,开掘出一条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新道路,它的出现,实质上是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召唤:希望所有教师都驻足其上,走到这条宽阔的大道上,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的教育家精神孕育和成长之路。为此,教育家精神是对所有教师提出的共同要求,是对全体教师的发展期待。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但人人都可以拥有教育家精神。

第二,教育家精神是活在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精神。

将教育家精神定位于“属于每位教师”的精神,只是发挥教育家精神之于教师成长价值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是让教育家精神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融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与教师常态化的教育生活和教学生活等勾连起来,活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天天向着“教育家精神”的标杆直跑。作为教师发展的标杆、丰碑与灯塔,教育家精神不是需要通往一个特定的地方偶尔去瞻仰或仰望的,而是矗立在随时可以去往的校园里,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唯有如此,才能让教育家精神从天空走向大地,从仙境落入凡间。这样的教育家精神,就可能先是变为教师日常生活中的空气、水、面包,进而与教师的生命融为一体,化为教师精神的血液与骨髓的一部分。

第三,教育家精神是活在教学现场中的精神。

教师的教育日常生活,不是在书斋和图书馆,而是在教育现场。让教育家精神回到现场,置身现场,立足现场,是让其生活化的基本路径。只有置身于教育现场的生活,才是教师真实、具体、鲜活的日常生活。作为独属于教师和教育家的精神,需要独属于教师的教育现场作为支撑和依托,教师独有的教育现场应包括三大现场。

一是教学现场,包括自己的教学现场、他人的教学现场,能否在教学现场之中胸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为基础,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展现“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浸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实现“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二是教研现场,除了让教育家精神进教学之外,还要进教研。教研既与教学质量有关:教育大计,质量为本,质量大计,教研为本,也与教师发展有关:欲强教师,先强教研,因此和教育家精神相关:让教师在日常教研中,浸润和培育教育家精神。一旦进入教研,首先意味着“教育家精神”成为日常教研的“魂魄与底色”,让日常教研充盈教育家精神,让教育家精神的气息弥漫、渗透、贯穿在教研全过程;其次意味着“教育家精神”成为日常教研的目标和内容,以在教研中培育和转化“教育家精神”为目标,将如何“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如何“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如何“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等作为核心教研内容。

三是培训现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系统完善且独具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无数教师在培训中受益,培训生活已经是中国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教学和教研一样,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也为教师培训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方向。从此以后,如何在培训中学习教育家精神、转化教育家精神,将其化入教师培训的理念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将是新时代教师培训的核心构成。

这就是教育家精神带来的现场改变:有了教育家精神之后的教学不一样了,教研不一样了,培训也不一样了,教师常年浸泡在教育家精神打底的现场之中,精神品质、精神格局也因此不一样了。最根本的不一样,是带来了新的评价体系。教育家精神,不只是一个概念,还是一种视角和眼光,更是一套尺度和标准,以教育家精神为视角和眼光透析教师发展,以教育家精神为尺度和标准,通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等六个维度的体现程度来评价教学质量、教研质量和培训质量。

如上三个观念的共同导向是“转化”。如果说,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与践行是一条道路,那么它既是一条理解之路、诠释之路,还是一条转化之路。成尚荣先生曾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重点在校园、在课堂、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其意蕴也是“转化”:把教育家精神,化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化到每一天的课堂上,化入学生的每一时刻的学习之中……前述所言的三大现场,其实质就是教育家精神的转化现场:转到教学、教研和培训现场,化入现场中教师的精神世界之中。唯有经历重重转化和深度转化,教育家精神最终才能长到教师的身上,变为全体教师的精神底色、精神支柱,融为教师精神血脉的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和践行,需要顶天与立地交融、理念与行动交互,其中的关键在转化:教育家精神首先是写出来、读出来、悟出来的,之后是化出来、行出来、创出来的,最终是活出来的:活在教师每天的日常生活之中。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2-23 13:12 最后登录:2024-12-23 13:12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