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天津市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沈岳摄/光明图片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仙来学校开辟“耕读乐园”。 廖海金摄/光明图片 江苏省太仓市朱棣文小学学生在种植绿色蔬菜。王建康摄/光明图片 “劳动教育就是挖挖土种种菜”“学校就是让学生读读劳动课本”“搞劳动就是玩一玩”……近来,欧博官网对于劳动教育中一些浮于表面的做法,引来了不少质疑的声音。劳动教育该如何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和意义?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发布,劳动教育在全国各大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中国教育学会研究员时俊卿指出,劳动教育区别于劳动,也区别于劳动技术教育。它是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了解劳动场景程序技术、科学享受劳动成果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课程赋能:从“课”到“育”,不能为劳动而劳动 山东省潍坊市峡山二七一双语小学五年级的李雨芯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麦秆画。麦秆画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根小小的麦秆,经过“熏、蒸、漂、刮、推、烫、剪、刻、编、绘”多道工序,最终成为一幅艺术品。李雨芯运用熨斗和剪刀,正在对麦秆进行烫和剪的工序。当李雨芯听到劳动教育课老师王蕾说可以带着自己剪贴的麦秆画作品到校艺术节文创产品一条街进行售卖,小姑娘眼中闪出兴奋的光芒,她十分期待。 麦秆易碎,制作过程不仅需要手巧,还需要耐心。用熨斗或剪刀操作时,有的孩子会受一点小伤,考验着孩子们面对困难的心态。但学生樊昊彬充满了斗志:“熨斗真的很烫,剪刀真的很锋利,但我并不畏惧这些,我用我的耐心和细心挑战麦秆画的精细制作,只求把麦秆画的美带到更多人面前!” “制作麦秆画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多元的。这堂劳动课,同学们体验了传统工艺劳动,感受到了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真切地体会到获得劳动价值、劳动回报的成就感,麦秆画真的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对孩子来说,这就是劳动感情的培养。”王蕾说。 “劳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实践,教育性是其首要属性。”山东省烟台市教科院副院长赵霞跟着学生们一起参与了这堂麦秆画制作课程,她评价道:“参与体验劳动模式不能只注重引导学生获得劳动体验,更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把真实劳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劳动感悟或理论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劳动实践中去。”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效果,要看学生是否加深了对劳动的认识,是否增进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是否涵养了奋斗精神,不能流于形式。”时俊卿认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能为劳动而劳动,欧博而要发挥劳动的育人作用。 潍坊市实验中学的“校园岗位劳动体验课程”让学生们到校各个岗位体验劳动,穿校服的学生,混编入校工队伍:跟着保洁阿姨扫走廊、擦玻璃;和保安大哥一整天在门口上岗值班;早上5点多就到食堂后厨择菜、做早点,为全校6000多名师生准备一天三顿饭;在学校咖啡馆当服务员…… 初二年级的李浩龙上完课后说道:“劳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我们通过岗位体验,更懂得了劳动的光荣与艰辛,更明白了要珍惜劳动成果。” “劳动教育是学生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课程,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知,更在劳动体验中增强了心智,提升了对自我、生活、社会、未来和生命的认知高度,也反哺了学生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山东271教育集团总校长赵丰平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要让学生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与收获的内涵,明确“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事业”的劳动价值。 学科赋能:从“单一”到“融合”,打破课堂边界 立春时,学生们来到校外田园寻找春天,在校园内举办“岭上春耕节”;立夏时,学生们摘蚕豆、剥蚕豆、煮蚕豆、吃蚕豆;立秋时,学生拿起锄头,整地施肥种萝卜,参加学校的“岭上丰收节”;小雪时,油菜长大了,大家测量油菜的高度,在素描本上为油菜画像……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桃花岭小学的学生们跟随二十四节气劳作、认识农作物,在观察、访问、调查、绘画、写作、诗歌创作等活动中经历一次次综合性学习。 此外,除了在衣工坊、食工坊等学校社团里,学生通过职园启蒙课程,从家政、厨技、农艺、非遗、创客等维度进行劳动体验外,还积极走出学校,在博物馆、规划馆、农业实践基地等地进行劳动实践。 “没有亲近过土地的学生,就没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没有劳动实践的教育,就像是‘空中楼阁’。” 桃花岭小学校长贺金莲说。 该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让其紧跟受教育者,帮助他们形成“中国特色劳动教育价值观”并伴随其一生呢?这是桃花岭小学的老师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于是,桃花岭小学创新性地开展学科融合的“大劳动教育”模式——LAS课程,将劳动课(labor class)、艺术课(art class)、科学课(Science class)等多门学科融为一体。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每学期16节劳动课,分别由不同学科教师整合该学科与劳动的内容。学生不再是散点的体验,而是从各个学科、各个教师全方位地习得正确的劳动观念,不断提升劳动素养。 深圳市光明凤凰学校开辟“开心农场”,把劳动教育的课堂搬进大自然,让田间劳作为学生的成长赋能,孩子们在充分感受传统农耕文明的魅力风采同时,体会劳动的快乐;在关注作物的生长过程的同时,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绘画、拍摄等方法,探寻其奥秘,积累自然科学知识,建构科学探究经验。农场上的美术课堂,视野多维立体,笔触直观感性,实现了“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教育功能。农场里的语文课堂,学生不但有效地运用了语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调动了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和观察力。记录与测量,设问与探究,分析与归纳,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继而进行猜想、查找资料、验证,从而解决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徐长发从劳动教育的特点阐释了学科融合的必要性,他说:劳动教育的内容构成决定着它的实践性特点,“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做中学”“学中做”是其常规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实施往往与技术教育结合,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与“五小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结合,与科学教育结合,与学科教育融合。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家庭实践、校外实践、社会实践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贺金莲认为,“劳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超越形式并保持劳动教育的核心或者说是精神内核。我们要重视劳动教育内容的多样化,更要重视劳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它归根结底是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种必须。否则,劳动教育很可能过于注重形式而缺乏远大目标,不足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课程只有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放大它的价值。”贺金莲说。所以,在她看来,“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不能囿于课程开发的层面,应跨越课程之‘界’、学科之‘界’、学段之‘界’,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全方位、诸领域、各要素之间的深度耦合。” 评价赋能:从“拍照打卡”到“多元评价”,劳动清单成果可视化 老师带着学生到劳动基地收收蔬菜、摘摘果子、挖挖土,其间拍拍照、走走形式,完成“劳动教育打卡”,如此就能保证劳动教育的效果吗?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李红婷发现,有不少劳动教育呈现出重“结果”、轻“过程”,重“技能”、轻“素养”, 重“形式”、轻“体验”的问题。把劳动教育等同于劳动技术教育、通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或简单地把劳动教育当成“体力劳动”,这都是错误的现象。 如何让劳动教育的效果发挥到实处,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并延伸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中学结合乡情校情学情进行深度调研,做好基地建设、课程体系、评价方式的顶层设计,开发出与乡土文化共生的特色劳动课程体系——“田园书乡”校本课程群和由二十四节气组成的《晴耕雨读》农耕口袋书。 《田园书乡》课程由“田”课程、“园”课程、“书”课程和“乡”课程4册56课时构成。田课程,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园课程,指向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书课程,指向学生人文内涵的培育;乡课程,指向学生乡愁情怀的养育。 就此,围绕学校劳动清单、家庭劳动清单和服务性劳动清单,学校构建起新时代劳动教育增值评价研究体系。改进结果性评价、凸显过程性评价、注重增值性评价、健全智慧综合评价、改革评价反馈方式,形成智慧多元的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小农夫形象卡、农耕履历证、田园博士勋章的“卡证章”一体化评价机制对应不同阶段学生劳动成果的奖励,给学生带来满满的荣誉感。 高村中学老师林艳春欣慰地说:“一个学期结束,学校能给孩子和家长们的绝不能只是试卷和假期作业。在高村中学的学生劳动综合素质报告单里,有学生的成长趋势、劳动素养评价、项目化研究水平、获奖记录、教师综合评价和兴趣特长等内容,记录了学生参加的每次活动、获得的每点进步、付出的每分努力,列出了每位任教教师的关心、认可和期许。”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开发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微信小程序,真实记录劳动周活动中小组分工合作情况、实践(调研)方法小组阶段性成果等。“劳动应当伴随人的一生,只有让其与生活相融,并伴之以一定的认知提升,劳动教育才会成功。”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二小校长龚振说。 徐长发最后指出,劳动教育应坚持成果评价可视化原则,把科学的想法做出来、呈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效率意识、成果意识、成效意识和劳动精神,防止做事不认真、不计成本,图热闹、一窝蜂,无果而终。(本报记者 杨飒)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