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1905电影网讯 5月12日,欧博官网2015电影理论评论年会在京举行,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康健民,中国影协秘书长饶曙光,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尹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胡子光、副主任刘浩东等领导莅临现场。近50位国内电影理论专家、评论家齐聚一堂,发布了《2015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且举行“批评家论坛”,针对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和产业格局进行了深刻讨论;同时现场投票选出5部2014年度“批评家选择”优质国产影片,分别为《白日焰火》、《亲爱的》、《推拿》、《归来》和《智取威虎山》。 “互联网+”的争论:是新生还是骗局? 《2015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由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分别从导演、剧作、表演、摄影、美术、声音、动画等方面对年度电影成就作出梳理和评点,对2014年度的热点现象、重要作品均有深入分析。《报告》主编尹鸿在介绍编纂内容时提到,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14年的电影创作背景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电影跟观众之间的亲和力,尤其是青年观众的认可度提升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草根气息,互联网上差异性的文化进入到电影,这使得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和价值观都产生了一定的差距。” “互联网就是一个平台,没什么了不起的。平台本身不生产内容,生产内容要靠艺术家的智慧。”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黄式宪则犀利地指出,“互联网+”的风潮已经使得中国电影人走向“闭关自守、盲目称大”的局面:“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盲目以‘互联网+’代替一切,缺少高端设计,看不到高地,更看不见文化高峰。三部《小时代》是不是洼地?青春片除了谈情说爱什么都没有。都在提互联网思维,提粉丝经济,甚至有一天都能提《金瓶梅》了。” 当然,也有许多学者对于互联网思维给予了宽容的态度,欧博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远婴就认为,网络时代带来的变化是我们不得不看在眼里的,而对所谓的网生代来说,“互联网+”催生的各种电影新形势,都将深刻地影响到这些年轻人的未来发展,如何在互联网思维当中保证电影的价值取向,才是电影人亟需面对的问题。 2015电影理论评论年会在京召开 “好莱虎”的反扑:被烂片打败 到底谁更烂? 一部鲸吞24亿的《速度与激情7》让中国电影批评家们重新提高了好莱坞大片的警惕,而《闯入者》等文艺片生存空间的缺失,也引发了专家学者们的思考。“我们觉得《速度与激情7》(以下简称《速7》)是一个奇观化的东西,但它其实拍得很扯。现在《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以下简称《复联2》)又上映了,两部电影就拿走四五十亿,这特别值得警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梁明认为,《速7》与《复联2》的压倒性胜利,不仅意味着几年前业内流行提到的“好莱虎”的反扑,还显示出中国电影市场品质与票房倒挂的严峻问题。 对此,青年学者彭侃用《鸟人》举了一个例子:“《鸟人》这部电影就充斥着美国电影工作者对超级大片的不满,事实就是这样,就算你拿了奥斯卡,票房还是超不过那些超级英雄。”还有学者指出,《速7》与《复联2》网络评分的虚高,很大一部分程度都是被产业所裹挟了,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赵宁宇的话来说:“以前被好莱坞优秀影片打败我们心服口服,今天被好莱坞烂片打败,那我们到底谁更烂?” 与会专家及学者合影 艺术片的窘境:资本真的是原罪吗? “电影创作话语权被土豪们所掌握了,土豪们主要靠自己的司机跟保姆上微信看帖在投资影片,每一个话语背后都有经费做支持,经费支持目的就是挣钱,是钱在攻打我们电影艺术的阵地。”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赵宁宇给出了这样的观点:在中国,资本与文本之间不对等的交流,是阻碍绿色票房形成的最大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梁明的态度较为缓和:“主流媒体也在不停的说价值观的问题,但作为电影人应该重视市场,要学会怎么去结合市场娱乐化倾向,怎么去顺应它,硬顶着是没有用的。” 事实上,《闯入者》等艺术影片得不到理想的市场待遇,这虽然要考虑到院线的商业原则,但也表现出电影产业经营模式仍然处在粗放发展的道路上。“尽管03年以来中国银幕数量连续增长,到今年一季度末达到2.7万块,但是市场没有随着票房更加包容,大部分文艺片被挤压没什么生存空间了。”谈及此处,彭侃分析了好莱坞放映经验,并指出了中国电影发行模式的两大病症:其一就是窗口期太短。“09年的时候美国电影窗口期是4个多月,现在收到网络点播的冲击缩短到了3个月,但是中国电影窗口期最多1个月,很多电影早于1个月就已经下线了。”其二就是影院与影院之间的过度竞争:“美国差不多有4万块左右的银幕,并且有一个独家放映权的概念,一定地理范围之内的几家影院同时段放映的电影是有区别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一年能发行六七百部电影,而中国去年进入影院的供应量也就259部,市场容量是被严重局限的。” 国民的游戏主义精神:拒绝反思娱乐至上 在中国,电影批评呈现出一种奇妙的风向:无论是专业的电影批评家,还是网络上的自由影评人,对国产电影,包括好莱坞大片,都有一种潜意识上的负面情绪。一部电影出来,肯定的声音或许会被淹没,吐槽才是主流。作为影评人中的一员,图宾根木匠乐观地表示,至少民众是关心电影产业,关心电影的,这本身就说明了市场的积极方向:“去年北美的电影票房下跌了5%,中国则增长了34%。美国电影界把2008年成为电影评论的危机之年,因为已经没有人关注电影了,电影什么样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起码我所看到的网生代为代表的年轻受众群体中大家很热衷于讨论这个事情。” 在批评产业乱象和创作能力之余,也有学者提出了更深层的剖析方向。北京大学教授王一川就认为,虽然当前的中国电影有着太多的商业化掣肘,但电影本身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依然存在,电影市场的种种现象,其实也是国民心态的一个缩影。“当今电影遭受到的危险,归根到底来源于我们内心的一种游戏主义精神,就是不愿意去思考,不喜欢深度,喜欢轻喜剧,喜欢速食的东西。我们谈论电影的命运,最终谈论的就是公民的内心,谈论游戏主义精神到底需要什么。只有认清这个事实,电影工作者才能找到自己该走的路。”王一川说。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