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 取得圆满成功 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此次,欧博abg嫦娥六号带回了 月球背面“土特产” 其中一部分月壤分给了 成都理工大学 那么,如此珍贵的一堆“土” 为何分给了成都理工? 成都理工“行星中心” 获批3件嫦娥五号月球返回样品 最近 成都理工大学发布消息称 该校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行星科学国际研究中心 (简称“行星中心”)副研究员庞润连 获批3件嫦娥五号月球返回样品进行研究 包括一份17毫克的月壤粉末光片 和两份分别为50毫克的月壤 总计117毫克 月球样品证书 庞润连表示 “去年12月提交的月球样品借用申请书, 今年4月底在武汉进行的现场答辩。” 庞润连回忆,答辩时需要介绍 研究的主题、研究方式 以及团队成因情况等 还要对样品研究的科学意义和目标、 预期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 研究是否具可持续性等进行陈述 放置月壤的盒子,被保护在防撞保险箱内 庞润连结合自己的答辩经历分析 专家评议的重点包括 “研究计划的合理性以及科研的目标是否明确” “团队的科研实力如何, 前期是否有相关研究基础” “提出申请的研究单位是否有 专业的仪器设备保障研究的进行” “研究是否具备可持续性”等几个方面 “这几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团队都是具备的。” 庞润连说,“行星中心”在陨石等 地外物质的研究上有丰富的研究基础 和很好的科研产出 成都理工大学也有 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可以很好地保障样品测试 利用现有数据制作的模拟月壤和模拟火星壤 庞润连是行星中心 “行星地质与环境演化研究团队”成员 从事小行星陨石和月球陨石等地外物质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地外样品研究经验 2024年年初入选四川省EM青年人才计划 其在博士后期间参与了杜蔚研究员领衔的 第一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研究 在月壤冲击高压矿物、 月壤撞击改造效应以及 月壤高演化岩屑成因研究等方面 取得了不错的科研产出 成果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和Science Bulletin上 为本次成功申请到第七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 并有后续高水平成果产出奠定了重要基础 ▲ 庞润连在北京领取第七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左边为国家天文台刘斌老师,欧博官网右边为庞润连) 此次将依托行星中心 以地质灾害防治 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及油气藏地质及开发 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等平台为基础 拟通过研究月壤光片及粉末样品 在月壤撞击改造效应、 冲击形成高压矿物、 撞击蒸发和冷凝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行为、 月球表层环境认识、 月球形成及演化等问题上 取得系列新认识 至今,国家航天局发放了 7批次共85.48克嫦娥五号月壤科研样品 嫦娥五号第7批月壤样品的申请 有13家科研机构的17位使用责任人的获得通过 样品发放量共计8293.5毫克 样品的研究周期一般是半年左右 研究结束后需要归还 “行星中心”在各类陨石相关研究等方面 均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 作为国家最早的地质类院校之一 成都理工大学前身是创办于 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 1976年,形成了地质学科的优势特色 成为国内优秀的地质院校之一 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 同年12月 学校被确定为地质矿产部重点高等院校 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 2005年,学校独立完成的“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学校建校50年的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时隔十年,学校再度揽得此奖,2015年1月,学校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10月26日,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正式批准建设。2010年12月,该实验室通过科技部验收。近十余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研究课题近1200项,解决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中的一系列理论及技术难题。 2010年11月3日,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 2015年3月,地质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学校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高校。 2016年,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 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 在校区内共同策划、筹备、建设 一所成都自然博物馆 2022年博物馆建成并对公众开放 目前是西南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的 自然科学博物馆 也是城市重要的文化地标 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017年9月 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行列 2020年1月10日 学校3项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总数居四川高校前列 68年来 成都理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 30余万名优秀人才 其中培养两院院士7人 此次获得月壤的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骨干学院之一 是学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主要支撑单位 其前身是1929年成立的重庆大学地质系 已故著名地质学家 李唐泌、李承三、常隆庆、刘祖彝、 吴燕生、李之常、周晓和、丁毅、 胡崇尧、张言森、边兆祥等 均为本系创建时期的学科带头人 1956年建校初期开设了地质测量及找矿系 1983年组建地质学系和地质矿产勘查系 (1993年12月更名为资源与经济系) 2002年组建地球科学学院 2024年学院更名为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经过90余年的发展 现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 地学类学科专业门类最齐全的教学、 科研及人才培养基地 多吉院士、王成善院士、 胡瑞忠院士、唐菊兴院士等 一批专家学者都是学院杰出校友 这是“行星中心”第三次获得 嫦娥五号的月壤样品 此前,“行星中心”的张兆峰、王达 分别获得了第四批 和第五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 目前,“行星中心”的研究团队 在各类陨石包括月球陨石 以及月球返回样品研究、 月球起源和演化的数值模拟、 火星天问一号遥感探测数据解译等方面 均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 综合 | 央视新闻、川观新闻、成都理工大学 原标题:《全球都稀罕的“土”,为何分给了成都这所大学?》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