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欧博官网“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其实就是在为新型政商关系“立规则”。 “中国的政商关系这门学问应该比博士后还高。”“你不理政府不理党,显然太假了。可能再小的政府比再大的企业还要重一点。”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刚刚被彭博华人富豪榜和亚洲富豪榜评为“亚洲首富”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再一次向外界公开阐述了他对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理解。 王健林的言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政商关系的广泛关注。然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与王健林等商界代表人物不同,作为政商关系的另外一方,很多政府官员对政商关系却讳莫如深,极少公开发表意见。近两年来,随着有官员因与商人“勾肩搭背”而落马,有官员因担心被“拉下水”而与商人“背靠着背”等现象屡被曝光,中国的政商关系现状和走向更是扑朔迷离。 一部当代中国公司史甚至整部当代中国改革史,甚至整部当代中国改革史,无论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商关系史。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政商关系?在新型的政商关系中,商人和官员又应该怎样打交道?这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政商关系的两种类型 游山玩水不觉累的“会”,为之疯狂为之醉的“玉”,一夜豪饮价连城的“酒”……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就被“你好我好”的商人哥们“用轿子抬着送上了法庭”。 据统计,十八大以来,中国有百只左右“老虎”落马、成千上万只“苍蝇”折翅。这其中,大多数都与不良的政商关系有关。多起贪腐案件的查处结果显示,一个腐败官员周边往往围着几个不法商人,一个老板背后往往傍着几个官员,官商形成利益群体。 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冯筱才曾在著作《政商中国:虞洽卿和他的时代》中,对政商关系进行过定义:通过一定的机制,政与商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利益结构,形成政商利益共构网络,也是一种稳定的政商利益生产网络。 “在中国当下语境中,政商关系通常指政府公务人员与商人的关系,称‘官商关系’亦可。官商关系,与政企关系、政府与商界关系等,之间存在交集以及共振关系。”冯筱才认为,官员与商人,一为公务行政人员,一为工商业经营之主体,业务上发生联系非常自然。 从双方如何联系,其互动是否合法化、透明化、制度化出发,冯筱才将政商关系分为两种类型:正常的政商关系和灰黑色的政商之路。他指出,商人如果在法律允许的轨道上,向官员要求保护自己正当经营的权利,甚至通过透明程序游说政府人员,欧博寻求某种政策优惠或制度改变,或从行业利益出发提出其他合理集体诉求,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然而,商人一旦无法通过正常的程序,以制度化的办法,从规范市场获得稳定的商业利润,或政商结合产生之利润远远超过正常模式所得,那么暴利诱惑便常使部分商人和官员走上灰色甚至黑色的政商之路。 由此可见,当前大家所痛恨的“官商勾结”和“权力腐败”,正是灰色和黑色的政商之路。 有专家分析,从十八大以来获罪的政商群体看,政商之间已经形成了紧密的关系网,利益生产、输送、分配已成体系。甚至出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商人政客化,商人成功后,谋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政客方向发展,比如四川的刘汉就曾任省政协常委;二是政客商人化,政客有权后,自己不会经商,却会让妻子、儿女、亲朋经商,将权力变现成金钱。 “政商勾结,显然不是指正常的官商互动,而是指双方通过私下交往,一方试图将手中的权力寻租,一方欲借官力谋求不当利润。这种政商关系,不但扰乱市场规则,破坏法律公正性,而且会祸及政府公信力,损害公众利益。”冯筱才指出,这种不良政商关系在近代中国即已出现,其恶性化发展将诱发政治腐败、经济混乱以及广泛的社会不满。 为政商关系“立规则” 如何才能保障正常的政商关系,杜绝灰黑色的政商关系?实际上,为了构建政商关系新生态,中央近年来早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告诫各级领导干部: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省兰考县指导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表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缠绕着党员干部,“温水煮青蛙”现象就会产生,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人家请君入瓮了。 “畸形的政商关系,表象上是权钱交易,本质上是规则缺失。”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分析,要改变政商关系,除了现阶段的强力反腐之外,更为根本的推动力,还在于规则的确立。 在竹立家看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官商之间要交往有道,要相敬如宾,要划分公私分明的界限”等,其实就是在为新型政商关系“立规则”。随着这些规则的落地,新型政商关系也将逐步成为现实。 记者梳理发现,十八大以来,针对构建政商关系新生态,中央已经频出重拳,将整治的目标指向“红顶黑顶”“勾肩搭背”“懒政怠政”等问题。 2013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2014年6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关于规范退(离)休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问题的通知》。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共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40700余人次,其中省部级干部229人次。 2014年9月,中组部发文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禁止官员参加EMBA等这类致力于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项目,避免这些地方被异化为结交人脉的俱乐部、利益资源的集散地、官商勾结的名利场。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对领导“身边人”与商人的关系进行了规范。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有权不能任性”“整治庸官懒政”“为官不为”等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矛头直指官员不作为…… “现在处在一个破旧立新、重塑政商关系的阵痛期。”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在新的商业模式、健康的政商关系生态下,将不需要送大礼,不需要搞应酬,不需要拉关系,而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商业本质经营。 转型期的政商交往之道 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中国政商关系转型的趋势将更加明朗,那么,在转型时期,官员与商人究竟应该如何打交道? 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曾是官商交往的成功典范。但是,当左宗棠赞誉他“你是生逢其时,财色双收,官居二品,商界知名”时,胡雪岩却回答:“我是天从人愿,赌博一生,看似风光无尽,实则如履薄冰。” 对今天的企业家来说,与官员打交道虽然没有胡雪岩所说的“如履薄冰”,但存在诸多担心却不可避免。处于改革转型期的中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仍相对模糊,政府掌握着巨大的资源,对企业家而言,这既是巨大的机会,也是巨大的陷阱。如何处理好政商关系,是对企业家智慧的考验。 有专家建议,企业家与官员打交道,应该坚持几点原则:第一,合作不对抗,依靠而不依赖。既要保持与政府及官员的良好合作关系,又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第二,要培养公共政策思维,正当参政议政。在中国式的宏观环境中经商,不仅需要纯商业思维,更需要有把握政治和政策走向的智慧,要在政界和商界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互动体系。 第三,要远离畸形的政商关系,一定要认识到,企业能不能合法经营是“1”,如果离开了这个“1”,后面的规模再大,财富再多,最后也还是会变成“0”。第四,要明确政府承诺不等于法律法规,政府官员不等于政府。政府官员虽然是政府行为的实际践行者,但只有在他代表政府进行合法行为时才具有权威性,否则就是纯私人行为。 “其实很多企业家不希望利用行贿或者腐败的手段来经营,对他们来说,这也是存在风险的。”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希望公开透明地与政府打交道,这是大多数企业家的真实愿望。 作为政商关系的另外一方,官员又应该怎样与商人打交道呢?庄德水建议,首先是官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和红线。要遵守自身的职业道德,不要跟商人勾勾搭搭,不要因为一己私利,利用自己的权力出卖公共利益,也不能采取要挟行为甚至怠政懒政。 其次,官员在与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还要培养自己的领导艺术和交往艺术。要学会怎样面对企业精英、市场精英,学会怎样跟他们畅谈经济的发展,进行正常的合作,同时,也应该在交往中向他们灌输政府的理念,包括政府的规章制度等。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涉及私利的官商交往才能长久,官员才能够赢得社会公众和商人的尊重和理解。如果官商之间夹杂着私利进行权钱交易,最终带来的可能是对违法行为的严惩,官员也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庄德水说。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