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山西省 ❖ 【本期话题】 在网络时代,欧博allbet记者还要不要去现场? 【业界观点】(六) 记者为何一定要到现场采访? 戴丽岩 在网络时代,记者为何一定要到现场采访呢?我的看法是: 第一,记者现场观察可以获取直接感受,使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新闻采访更是如此。无论是采访新闻人物,还是采访新闻事件,对人、对事、对物、对现场环境的直接观察,有时会使记者“触景生情”,获得真切的具象的感受,得到真实、生动的新闻写作材料。这样的报道往往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受众,感染受众,让受众真切地感受到仿佛亲临新闻现场一般,使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魏巍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曾经震撼了千百万读者的心灵,在读者的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其感人的力量来源于作者本身的真挚情感,来源于作者对现场的直接把握。通讯中多处形象逼真、催人泪下的细节描写都是作者亲临现场、亲眼目睹得来的。 笔者也曾多次深入新闻采访现场,亲眼目睹新闻发生、发展的过程,仔细观察了每个细节,感受到了现场的真实气氛。 例如,笔者亲临现场采访的电视新闻专题《为了血肉丰碑不被遗忘》,就是通过现场对曾经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兵的采访,亲眼目睹了他们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还依然过着清贫生活的事实,观察到了老兵生活的真实现状和他们的生活环境,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共和国的功臣们。新闻专题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为老兵解决住房、就医等实际困难,欧博百家乐让共和国的功臣们感受到了他们没有被遗忘。 第二,记者现场观察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使新闻报道具有可信性。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新闻报道失实,或是人们感到可信性程度不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记者仅凭采访对象的口头介绍或摘编文字简报进行报道。 记者没有到现场去看个究竟,没有获取新闻现场的第一手材料,心里就不实在;心里不实在,笔下就不实在,所以报道的可信性程度难免不强。若是听了之后再去新闻事件发生的实地看个究竟,事实的真伪就容易验证,笔下出来的新闻报道就能具体、实在,人们也就信服了 第三,记者现场观察可以加深认识事物,使新闻报道具有深刻性。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实质是个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深化、飞跃的心理活动过程。较好地发挥视觉功能,正是促进这一心理活动正常进行,从而使人的认识逐步深化、飞跃的一个必要条件。 记者在新闻现场进行观察,实际上不只是用眼睛看,而是在大脑的支配下,各种感觉器官同时在运作,是综合功能发挥的具体体现。记者亲临新闻现场进行观察,就更能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从而采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报道,使新闻具有深刻性。 展开全文
第四,记者现场观察可以缩短采访认知过程,使新闻报道具有可读性。 老记者纪希晨说过:“在许多场合下,连口问、耳朵听都闹不清楚的东西,许多说不清楚、听不明白的问题,到现场一看,就一目了然了。眼睛是人体上最灵敏的器官,而在记者的十八般武艺中,用眼睛又是最锐利的武器。” 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介绍、叙述的事物,尤其是对科技、经济、军事等专业性很强的报道,因为涉及到的专业性术语较多,身为不太在行的记者,假如在访问中一知半解,又不愿意到现场去弄清楚,就会在认识事物的心理活动中,出现干扰、紊乱、受阻现象,最终导致对事物不能取得认识,采写的新闻报道恐怕就不能赢得受众。 所以说,记者只有老老实实深入到新闻现场仔细观察,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就容易理解认识,并容易产生形象思维,在新闻报道中采用比喻、比拟等各种修辞手法,用形象化的语言把抽象的事物“再现”出来,把新闻报道写得通俗易懂,受众才能看得真切明白,这样的新闻也才有可读性。 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这对新闻采访现场观察也是一个极大的启发。观察也是千差万别的,不是所有到了现场运用视觉的记者都能观察成功的,有的可能满载而归,有的可能空手而回,这与记者现场观察的能力和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善于现场观察的记者,往往就能采写出生动的、有特色的“视觉新闻”;而不善于现场观察的记者,往往采写出的新闻只能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这就说明,观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也有其自身的方法可言。 到现场采访,这是一个重要的理念。我们当坚持,坚持,再坚持。 (作者为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主任编辑) ★ ● 《问题讨论》专栏约稿函 (←详情请点击) 往期热门文章 北京人民,挺住 两位空军司令员 王慧敏:我们正在探索新闻人的“破圈” 段存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小特写大主题,这样的稿耐看! 周总理当年的随身警卫,深情回忆西华厅的岁月 31年后,八勇士历数那深藏的南极磨难 品读这些小通讯,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些报道为何让人泪目? 记者笔下的故事咋写成? 记者写这稿为何边写边流泪? 请把握好采写人物的“度” 请把这些细节写进稿子里! 复杂情况下的标点符号用法,都是你想问的 “此稿是一则真正的大新闻” 多位南极功臣话当年:首次图解创建中山站特别险、格外难 叫座的稿子从哪儿来? 如何写好人物通讯 方寸之间,能写好故事吗? 关于“上稿难”的问题,说说我的看法 别了,“胖导语”! 好稿子是怎么来的? 如何写好工作通讯(上篇) 如何写好工作通讯 (下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