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者的自我修养:先来实习! 2.见习记者:瓶颈期 3.正式记者:转正后,欧博娱乐就稳了吗? 4.尴尬的地位与生存窘境:互联网新媒体编辑 5.编外人士:通讯员,撰稿人与职业爆料人 1.记者的自我修养:先来实习! 记者是在媒体中从事新闻采访和报道的新闻工作者。 1872年,《申报》创刊后开始设立访员,专门采访本地新闻。之后,《申报》在北京、南京、杭州、武汉、宁波、扬州等26个城市聘有“报事人”或“访员”。 1899年《清议报》第7期上出现记者一词。 自我国近代报刊诞生一百多年以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记者这一职业逐渐家喻户晓。随着国内传媒事业、新闻教育以及媒介技术的不断突破,新闻媒体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新闻工作者的数量也逐渐上升,目前国内持证记者已经达到20余万人。想要成为一名记者,成了一些年轻人的梦想。 想当记者:先来实习 谈到实习记者,就要提到新闻实习生,有可能你眼中是这样的方面: 他们手拿麦克风、或肩扛摄像机,在“师傅”的带领下,奔跑在新闻现场,乃至基层一线。 新闻实习生主要包括报社、电视台以及网站与新媒体记者等。在这些工作中,新闻实习生的日常,从不同级别的媒体单位实习来看,其主要内容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在工作中,在某些时候并不是在做“新闻”,小到端茶倒水,打扫卫生,再到整理采访笔记,录入电视节目同期声字幕。 这些工作往往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工作,这可能与外人看来的新闻实习生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从基层做起,可能是每个实习老师对这些实习生的告诫。 实习记者,却和新闻实习生有着很大的区别。 国内新闻单位在正式录用采编人员之前,一般都按照实习记者、见习记者两个主要锻炼期。 国内的新闻环境和整体专业水准差异较大,一般高校毕业生或者其他小白在没有经过实习记者这个锻炼过程是很难达到新闻记者的要求的,而在过实习阶段之后,一般新闻单位会提升实习记者的待遇,这个时候一般就是见习期了。 也即,在实习期间,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感知和学习综合技术能力的过程。 2.见习记者:瓶颈期 见习记者通常是指已过实习记者阶段而尚未被正式录用的新闻单位预备录用人员的称谓。记者在成为正式记者之前,都有一个考核期,在考核期内的记者被称为见习记者。 见习记者的考核期,也可以看作为是其瓶颈期。在不同的媒体中,记者的见习期或因学历、媒体级别而不同。一般来看,新闻记者的见习期少则3个月,长则半年到一年之久。 在见习期,媒体单位会对新记者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当然,欧博allbet在这期间,也需要记者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1)提高新闻敏感 不同于实习生,对于新闻的发现,见习记者更多需要自己去发现线索,进而深入跟进完成采编。增强新闻敏感,不断提高自己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这对一位见习记者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在新闻敏感和发现新闻价值方面,见习记者比实习生有着更高的要求。 2)策划新闻活动 见习记者在见习期,会开始接触新闻专题的策划。尤其是在重大事件、节日中,媒体单位都会策划新闻活动。能否在这些重大事件、节日中积极参与到新闻专题策划中,并掌握一定的策划技能,也是对见习记者需要历练并突破的领域。 3)熟悉新闻运作 进入见习期,意味着记者即将成为“内部人士”,有机会接触到媒体机制内,初步了解媒介的经营管理。逐渐打开组织内部的社交体系,在对机制的认识上,逐步成熟。 4)定位发展领域 对任何一家媒体来说,其内部的内容采编部门的一般划分为多个方面。例如:党政、教育、文体等等方面,见习记者在考核期更需要确定自己日后专攻的方向。业在于精,尤其是见习期需要逐渐熟悉并适应某个领域。 5)扩充知识体系 新入职的见习记者中,应届毕业生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作为初入业界的新闻人,理论知识是丰富的,但是新记者在见习期间,需要对业界的实务知识体系、采编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扩充学习。 6)建立社交网络 记者又被称为“社会活动家”,意味着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求极强的社交能力。见习期间,是一个记者“入行”的开始。能否转变身份,打破“实习”思想走出办公室,放下作为新人的最后一丝含蓄,也是对见习记者的考验。 3.正式记者:转正后,就稳了吗? 在经过实习、见习,最后成为正式记者。那么,转正后,就稳了吗?在实际中,对于正式记者,即将面对的还有记者证、媒体内各种各样的考核考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编制问题等等 新闻记者证 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加盖新闻出版总署印章、新闻记者证核发专用章、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专用章和本新闻机构钢印方为有效。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新闻记者证,不得制作、发放专供采访使用的其它正式证件。 新闻记者证由新闻机构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统一申请领取,不接受记者个人申请。 在媒体内,新闻记者证基本是在经过见习期后,单位组织申请。 在申请之前,还需要记者考取职业资格证(《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培训合格证》、《全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证》或《互联网新闻采编培训合格证》中的任一种)。 媒体内的考评: 在媒体内的考核考评上,从稿件业绩、广告业绩以及日常考勤等。对于正式的记者,媒体内对记者的稿量有着要求。随着互联网公司打卡考勤制度的兴起,一些媒体机构也开始引入打卡考勤制度。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也就意味着就必须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1)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忠于事实,不搞虚假报道,以人民利益为准绳,宣传党的政策,反映群众的心声,克服新闻报道中的主观主义倾向; (3)热情讴歌正义与光明,无情揭露邪恶和黑暗,主持公道,坚持正义,不畏惧任何压力,时刻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 (4)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不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不拿版面做交易,吃苦耐劳,深入基层,有良好的新闻意识,遵守新闻纪律; (5)热情为广大读者服务,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稿件,甘当无名英雄,同行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6)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职业修养,勇于献身新闻事业。 因此,事实告诉我们。即使转正成为正式记者,并不代表着“稳了”,更需要坚守初心,保持见习时期的求知欲,保持严谨才是正道。 4.尴尬的地位与生存窘境:互联网新媒体编辑 除了国家批准设立的新闻单位,一些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通过申请获批相关许可资质后,从而可具备新闻转载发布权限。 为此,这类互联网信息网站的编辑人员不能采编新闻,只能转载发布。 虽是转载新闻,但是在发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商业网站内容编辑篡改新闻标题,造成歧义的事件,甚至出现恶意引导现象。因此,由这种低级编辑处理后的新闻内容,难免会出现变味的情况。这些网站编辑,可能并未经过专业的新闻理论学习,乃至专业的新闻业务培训。对一些网站来说,编辑可能是“临阵磨枪”,会写就上岗。 相比媒体单位的新闻工作者,互联网信息网站的新闻编辑几乎没有采编权限,更不可能申请新闻记者证。 在身份认同上,互联网信息网站的新媒体编辑做着一部分新闻编辑工作,但实质却是“门外汉”。 5.“编外人士”: 通讯员、撰稿人与职业爆料人 除了正式的新闻工作者,我们也能经常在一些媒体上看到通讯员或者某些“撰稿”作者姓名。通讯员,撰稿人能否算为记者? 通讯员 通讯员是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聘请的非专职新闻工作人员,属于“编外人员”。 通讯员也称通信员或通信记者。是以通讯形式为新闻机构反映情况、采写报道并按稿计酬的编外新闻工作人员。或者无稿酬的,一般投稿人员。 其主要任务是:经常地主动地向新闻机构反映情况,提供新闻线索;采访本地区的新闻,并写成有关报道;组织读报评报,收集读者反应。 撰稿人 撰稿人,是一些经常为媒体单位的专业人士。这些人士有学者、律师、医生以及教师等等。发布在媒体上的作品也大多是专业领域方面内容,其撰文主要特征为: 专业性、知识性、权威性等。 职业爆料人 其次,在新闻业界存在着另一“边缘人士”--职业爆料人。 早在1993年,《北京青年报》就提出“有偿征集线索,固定新闻线人”的思路。并相继出台对“报料”者予以奖励的政策,职业爆料人由此诞生。 他们并非新闻专业出身,来自各行各业。这些爆料人时间自由,一天就干两件事。 一是“扫街”,就是游荡在城市各个角落,寻找“新闻”; 二是,发展固定“线人”,让线人提供材料。每个职业爆料人,手下都有几十上百的“线人”,包括治安员、保安、司机、工厂里的员工等。 职业报料人,他们被称为体制外的“记者”,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劳,兼职或全职的依靠媒体的爆料费而生活。随着媒介竞争越演越烈,一些媒体为了获得最新的新闻源头。会对一些提供线索、信源的爆料人提供稿酬。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