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ABG官网-欧博官方网址-会员登入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4-09-25 01:04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7 次
经过十年的发展,小米的业务重心正在发生转移,这一点有目共睹:小米正在从一家科技产品的制造销售公司,迈向全领域的复合服务型企业。因此,我们想通过将原来看似静止的方形标识改换为“柔和形态”,展示处于持续变化中的“动态形象”,由此让小米品牌的整体形象焕然一新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3月30日,小米举办春季新品发布会,发布了由国际设计大师原研哉亲自操刀设计的全新小米品牌Logo。这一话题也引起了全网疯狂讨论,其中不乏吃瓜群众表示了不理解,今天看到《包装&设计》对原研哉先生独家专访,下面一起来看下小米新Logo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非常荣幸,对于小米此次10年来首次品牌Logo升级,我们独家专访了原研哉先生,特别请他详谈了小米新Logo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背后的故事。在此,我们特别与您分享此次专访内容!”

问:蒋素霞,《包装&设计》杂志主编
答:原研哉,日本设计中心董事长、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大师


【小米新Logo的创意】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原先生,您好!我是《包装&设计》杂志主编蒋素霞。首先恭喜您为中国著名互联网科技企业——小米公司做了品牌Logo升级,新Logo在3月30日的小米新品发布会发布后,立刻引起全网热议。可否先请您再谈谈小米新Logo的设计理念?此次新Logo最大的变化就是形状变为超级椭圆,您为什么想把小米Logo由方形改为椭圆形呢?通过这个新Logo,您希望向人们呈现怎样的小米新形象?


原研哉:经过十年的发展,小米的业务重心正在发生转移,这一点有目共睹:小米正在从一家科技产品的制造销售公司,迈向全领域的复合服务型企业。因此,我们想通过将原来看似静止的方形标识改换为“柔和形态”,展示处于持续变化中的“动态形象”,由此让小米品牌的整体形象焕然一新。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小米新Logo的色彩保留了以往的小米橙,同时增加了银色和黑色。可否请您谈谈增加这两款颜色主要是基于怎样的考量?以及这两款颜色会用于小米的哪些产品和场景之中?

原研哉:对小米这样知名企业的VI进行重塑,必须对继承部分和变化部分进行简洁明了的梳理。已树立的形象不能失弃,同时还要孕生出与以往形象截然不同的新意。此次提案的柔和轮廓并不是一开始就引入了数学公式,而是我们对无数的外形轮廓进行了研讨论证后,才最终确立的轮廓造型,我本人对此充满自信。

针对企业颜色,不仅没必要改变,而且为了延续已成形的企业形象,我们又重新审视了小米橙。设定金属色、黑色、灰色等辅助色是我在凸显企业主颜色时常用的手段。小米的新Logo主要是为小米高科技产品的企划而设计,我们期待应用了新Logo的小米产品能为消费者呈现更高的品质感。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对于小米的动态Logo,您是如何考量的?

原研哉:我提出了“Alive”(生命感)的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对Logo的轮廓和动感进行了考量。

Logo的轮廓最终成为N=3的超级椭圆,而这个形态又仿佛演绎出微微摇曳并兼具生命力的轮廓形象,堪称摇动着的互动形态。与此同时,动态Logo又会使之产生一种宛如轻轻浮游般的身临其境之感。

近年来,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动态Logo大多凸显着一眼便知是用视频软件制作出的炫目动感,我们觉得这样的设计会很快被厌弃。生物体在自然环境中为了维持自身的稳定,会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换言之,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物体会自然而然地调整自身到一种应该有的最佳状态。由此,我们认为:将这种极具韧性且全无多余浪费的动感姿态引入VI设计中,对品牌来说至关重要。

我将动态模式设计为:针对不同角度分别设有三种运动幅度,同时设定有众多显露部分,因此完全看不出是在重复着相同运动。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小米新Logo的应用】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对于小米新Logo的应用,您有何建议?

原研哉:关于今后如何将设计落地,我建议使用字母Logo时,需要注意:不宜过小,而且相对于周边余白,要让字母Logo仿佛浮游在空中一般。

另外我想补充一下:今后新Logo应用于门店、包装、产品以及广告时,我想新Logo的轮廓形状及其动态感的意义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与认可。有兴趣的话请一览印在小米环保袋上的大号字母Logo,从中可略见端倪。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据说对于新Logo的设计应用,您给出了一份VI使用手册,但告知设计师在应用新Logo时,不必固定Logo在画面中的位置,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创意灵活运用。但据说小米公司有上千位设计师,且Logo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那么如何确保各设计师在设计时能够把Logo全部设置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呢?

原研哉:所谓手册,是指整理成文的运用Logo时最基本的使用规则。这里的规则固然需要使用者遵守,但更为重要的还是设计师对“Alive”(生命感)理念的认识、自醒和自觉。换言之,如果在这方面达成共识,那么也就无需所谓细化的规则了,毕竟设计就是“洞察本质、进行可视化”的活动,而并非彰显个性、此消彼长的竞技场。

很惊讶小米有1000多位设计师,那他们一定是深谙小米品牌识别的专业人士,对此我深信不疑,并由此倍感振奋。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您希望在小米用户的家里,或者在人们使用小米产品或享用小米相关服务的场景中,如何具体体现新Logo的“Alive”(生命感)?可否举例说明。

原研哉:尽管还举不出实例,但我相信当人们每每接触到小米的新Logo时,一定会慢慢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生命感。


【小米新Logo设计背后的故事】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小米是什么时候委托原先生进行Logo 更新的?

原研哉:具体来说大约是在三年前(2018年), 我接到了小米关于标识和Logo改进的委托。当时恰逢我本人策划的“House Vision”在北京开展,小米也是参展方之一 —— 小米与建筑师李虎联手, 以“住在火星”为主题做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设计方案,这个设计方案将高科技设备进行合理地浓缩整合,借此探究人们在极端环境下的可持续生活空间。通过这个项目我充分了解了小米作为企业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愿景。我想作为对小米参展的回谢,如果能帮上忙的话就该尽一份力,由此就接下了小米的委托。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火星生活舱,小米 X 李虎 | OPEN Architecture作品,由日本设计中心董事长原研哉先生发起、于2018年在北京鸟巢举办的“CHINA 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展品之一。

当时在我们提交的设计方案中,小米选择了比现在稍显棱角的轮廓方案,而且已经推进到了在门店落实Logo等具体工作阶段。之后,由于小米要上市,就暂时中断了这个项目的推进工作。

今年1月份接到小米方面的委托:希望再次启动这个计划。历经3年时间,当重新审视设计方案时,自己内心中“Alive” (生命感)的设计理念变得更加清晰,之后反复思考与之相配的形态,最终落实到这款更加圆润的轮廓,拿出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设计方案。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在您接受此次Logo更新项目的委托后, 对小米进行了哪些调研?小米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Alive”(生命感)这个设计理念缘何而来? 

原研哉:小米是一家年轻的、富有挑战精神的公司,员工也都非常年轻,而且听说雷总一直以来都期望小米是一个“全力奔跑的少年”。总之,小米留给我的印象是:绝不“走走停停”,而是要不停全力奔跑的年轻企业。

“Alive”(生命感)的设计理念源自我对小米的理解。在看过小米的产品后,直觉告诉我:这家企业在不断摸索着极简的存在形式,然而我认为小米今后的重点绝不仅在于产品的“形”,而在于各环节紧密配合,创造出新的服务价值,未来小米展现出的应该是变换自如的灵动形象。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听说Logo的椭圆形是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而得,您是怎么想到用数学公式计算的?此外还用到G2曲线等工业设计或平面设计中的其它方法了吗? 

原研哉:这款轮廓并不是由超级椭圆的数学公式推导出的形状,而是通过近乎无数的各种方法进行研讨论证后,最终落实的形态,这个形态在正圆与正方形之间具有良好的均衡性。

前期推动的首先还是感官及造型上的试错。而直到大约一年前才知道关于超级椭圆的数学公式。当我们尝试套用这个公式后发现:作为最终候选留下的两个轮廓正好与n=3和n=5时导出的超级椭圆完全吻合。

据说数学这个词源自希腊语的“Mathemata”,意为“重学已知”,回顾此番设计,确实让我们体验了凭直觉“知新”、以数学“温故”的历程。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您的研究所有多少位设计师参与了此次小米Logo更新项目?大家又是如何进行职责划分的呢?

原研哉:在三年前的初始阶段,是先由我们设计事务所的中国分公司——“北京大思(NDC CHINA)”的一名设计师帮忙对形状进行了摸索,当方案大致确定后,由我们公司另一名在苏州的设计师协助推进。

转入今年后,东京的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究所加入战队,对Logo的动态设计以及广告等延展进行了多层次反复模拟尝试。在这个阶段利用超级椭圆的数学公式进行了最终研讨。

要表现“Alive”(生命感)设计理念,视频制作也非常关键,因此在仰仗北京以及东京方面摄影师通力协作的同时,另外又调派了原设计研究所屏幕组的两名设计师参与推进相关工作。而最初参与此项目的北京和苏州的设计师,其间也一直保持着协作状态。

当然,不光是设计师,还有北京大思(NDC CHINA)负责项目策划的同事,在此期间为了确保与客户方面的紧密联系与沟通,也付出了巨大努力。



【小米对Logo设计方案的反馈 】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小米公司针对贵方提出的多款设计方案反馈如何?最终选定现在这款方案的原因是什么?

原研哉:三年前我们所做的Logo修改设计方案比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款方案更接近原来的Logo,而我记得当时把方案提交雷总过目时,他的反馈竟是“变化这么大吗?”

经过三年的沉淀,当项目再次启动时,我们提出了相比之前方案平添了几分圆润感的此款Logo,小米对这款方案欣然同意。

由衷接受一款Logo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我觉得应该留给人们一些时间去慢慢品味。也许会有朋友觉得新旧Logo之间只是细微变化,但我想说:正是在微妙的差异中才蕴含着巨大的意义。当人们慢慢习惯了这款Logo后,再回顾之前的Logo,我想那时候就会切实领会我今天说的真意。

所谓设计就是“对差异的把控”,且具连续性,而从把控分寸的精细程度即可一窥设计品质的端倪。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蕴含于小米新Logo中的哲学观】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中国的众多读者都知道原先生您是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一直致力于让无印良品的设计达到一种“看似空无一物,却可容纳百川”的气质,您也曾说“MUJI 不是极简设计,而是虚空(Emptiness)理念的代表,并以“虚空(Emptiness)理念”将无印良品打造为一个生活方式品牌,表达了一种生活哲学。请问小米的“Alive”(生命感)理念又体现着怎样的东方哲学观呢?

原研哉:人工与自然之间本无界限,而人的生活行为也必然包含在自然法则之中。

小米这家公司已不再只是生产高科技产品,而是逐步朝整合高科技产品的服务方向转型。由此可以认为:技术越进化,就越会消除与自然之间的界限,即向着生命的形态靠近,而“Alive”(生命感)一词即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同是科技企业,您认为小米新Logo的“Alive”(生命感)理念与Apple的设计理念有何异同呢?

原研哉:听闻苹果的标志来自于在物理学上留下伟大足迹的牛顿与苹果的故事,被咬的苹果让人从咬/Bite这个单词联想到信息的单位/bit/Byte,这是个巧妙利用英语谐音的经典案例。用展示智慧由来的传说来象征新睿智的物种诞生,这也许符合自然的推理。而我在设计时完全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原设计研究所与小米的沟通交流】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在与小米合作的过程中,您对小米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合作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原研哉:我对小米的速度感印象尤为深刻:1月份重启的项目能在3月底发布,这种速度感非常好。创意工作不宜拖拉延迟,发挥爆发力、浓缩创意形象的方法最为有效。

此次尽管时间有限,但是我们却交出了涉及未来小米进军服务领域的设计方案(请恕在此无法详细披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此次的Logo更新只显露了冰山一角。设计其实是一份着力于假想与构想的职业,总是以VI为起点,而接下去针对拓展的活动和服务,充分展开想象才尤为重要。

蒋素霞:此次在与小米的合作中最难忘的是什么?

原研哉:与雷总的对话。后续如有幸与雷总直接见面,进行有意义的交谈,我想双方一定会找到更多合作的可能。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原先生讲述小米品牌与未来之家】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您原本主要针对人和人们的生活进行设计,而此次是为科技公司设计品牌Logo。您认为其中有何不同?

原研哉:前面说过,与小米建立联系是通过“House Vision”这个项目。从住宅或房地产角度,我对家没有兴趣。我认为“家”正好处于能源、通信、交通、物流、医疗、社区等“未来产业的交叉点”上。而“House Vision”项目正是将“家”作为未来的平台进行思考,由高新企业携手设计师、创意师共同构想具体愿景,并通过1:1比例的样板间深度摸索“家”的可能性。从深入思考人与生活,或者说幸福到底是什么的意义上说,高新科技自然而然地与“家”产生交集。我们当然了解:小米这家企业也在这种“交集”的延展中。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蒋素霞:“House Vision”展至此已举办三届(其中2013年和2016在东京,2018在北京),目标是探索2050年以后的未来家居。您如何看待像小米这样的互联网高新企业在未来家居上所承担的职责?

原研哉:小米是有望真正创造出人类与环境新关系的,同时期待小米成为不断从本质上去思考人的幸福与满足到底缘何而来的有担当的企业。

我们必须要思考:对人来说,只一个按键便可全部安排妥当的生活是否就是真正的美好?我认为我们正在迈向一个新时期,值此之际我们更应该在有技术加持的同时思考理性,这种理性是可对话远超于地球的宇宙法则,以及生命之神秘的。此次的VI设计正是蕴含了这层意义。


蒋素霞:请问您对小米目前全球化、高端化、全屋定制的发展方向如何看?

原研哉:越是进入到全球化时代,相对本土的价值就越会持续提升。全球化与本土化并非互为反义,我认为“Global / Local”作为一对概念,将带来一个孕生新价值的时代。

与此同时,我们自身是否也应该从源自德国的铁与玻璃的近代建筑概念中获得解放,改换思路,尝试从亚洲的价值观思考环境和居住空间,并提出具体方案,为世界做出贡献。真心期待在这样的局面下开展设计工作。


原研哉:关于小米新Logo及设计背后的故事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2-23 00:12 最后登录:2024-12-23 00:12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