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ABG官网-欧博官方网址-会员登入

欧博官网专家解读:南北偏涝、中间偏旱,如何科学应对?

时间:2025-08-12 13:5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 次
当前,我国正处于防汛关键期。根据预测,“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明显,北方洪涝偏重,局地极端暴雨洪水频发重发。既有涝又有旱,该如何科学应对?人民网采访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教

当前,欧博官网我国正处于防汛关键期。根据预测,“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明显,北方洪涝偏重,局地极端暴雨洪水频发重发。既有涝又有旱,该如何科学应对?人民网采访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程晓陶进行解读。

旱涝并存,是否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今年汛期,我国总体呈现南北偏涝、中间偏旱的格局,但这不能简单归咎于气候变暖。”程晓陶表示,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决定了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幅大,雨热同期,但也具有易旱易涝的特点。不过,欧博连旱连涝、旱涝急转等现象历史上也多有发生。

程晓陶介绍,​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持续连攀新高,导致气候波动加剧,降雨偏多、偏少的情况增多增强,且不确定性增大。同时,人类活动使得降雨产汇流的下垫面条件变化显著,流域天然雨洪调蓄、入渗能力减弱。虽然随着水利工程体系不断健全,水旱灾害调控能力总体加强,但局部地区发生超出设防能力的极端暴雨、洪涝与干旱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高温干旱叠加,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对于部分地区旱情与极端高温叠加的现象,程晓陶指出,汛期反枯,在作物生长需水量最大时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少雨,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水保障冲击极大。天然降水不足时,作物生长更多依赖灌溉水源,而极端干旱情况下,有限水源在保生活、生产(工业、农业、服务业)、生态方面面临矛盾。​

在保生活、生产、生态的多目标抉择上,需根据对旱情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预判,明确优先等级,权衡利弊、有保有舍。且干旱期结束时间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现代科技如何助力抗旱减灾?

程晓陶介绍,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抗旱能力也不断提升。科学的抗旱机制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增强工程保障能力,如建设具有多年调控能力的大型水库、跨流域的调水工程,采取人工降雨措施,动用深层备用应急地下水源等;二是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如海水淡化、再生水循环利用等;三是发展节水技术,降低万元产值耗水率,临时关停高耗水产业等;四是采取严格控制非必须用水的应急措施。​

程晓陶强调,在极端干旱情况下,需要全社会动员与配合,共同保护、利用好有限的珍贵水源,携手应对极端灾害事件。

策划:人民网社会·法治频道、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科普部

(责编:马昌、秦华)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8-14 04:08 最后登录:2025-08-14 04:08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