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欧博ABG官网-欧博官方网址-会员登入

小米一夜回到十年前!雷军发声了!

时间:2025-04-29 10:25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 次
小米一夜回到十年前!雷军发声了!,雷军,格力,董明珠,小红书,小米手机,智能手机,小米新机激活量

一个企业的成长,注定要经历风雨。

小米和雷军,恐怕正在经历最凛冽的一场。

就在昨晚(4月27日),雷军在微博写下了一段激动人心的话:

“十年后,小米手机重回中国市场第一。

看到这份报告,无比感慨!

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对小米的期待。”



图源:微博@雷军

短短几行字,道尽了雷军这一年所承受的艰辛与希望。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刚刚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7090万部,同比增长5%。

其中,小米以1330万部的成绩重登榜首,市场份额达到19%。



图源:微博@雷军

这是小米时隔十年后,首次重回国内第一的位置,也是雷军创业生涯又一次意义非凡的高光时刻。

然而,这份光鲜的成绩单背后,是小米在风暴中摸爬滚打、硬撑过来的真实写照。



雷军十年前的布局

托举小米登上神坛

小米能重返第一的原因,不只是手机业务的功劳。

Canalys首席分析师朱嘉弢指出,小米此次崛起,得益于“产品与渠道的协同效应”,以及“人车家全生态布局”的初步成效。

一方面,小米手机产品线布局日趋完善。

从高端到中端,从折叠屏到性能机,尤其是红米Turbo系列的崛起,有效填补了中端旗舰空档,使得小米在市场上具备了更强的价格竞争力和覆盖力。



图源:小米官网

另一方面,在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小米不断扩张自己的版图,试图打造一个互联互通、体验无缝的一体化生态。



图源:小米汽车官网

这种多点突破、互为补充的战略布局,正在逐步转化为市场份额和用户忠诚度的实际回报。

更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近年大力投入线下渠道建设,从以往的互联网直销转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双轮驱动模式。

过去困扰小米的“线上强、线下弱”局面正在被打破,使其在面对OPPO、vivo等传统线下强势品牌时,不再处于劣势。



图源:小红书

可以说,雷军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对小米线下的弥补。

如今,这套新体系,终于在2025年开花结果。



沉默中的雷军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不过,小米的高光来得并不轻松。

过去一个月,雷军几乎经历了创业生涯中最灰暗的一段时期。

首先是小米SU7爆燃事故引发的舆论危机。

三名年轻女生因驾驶小米SU7不幸遇难,这起悲剧迅速引爆社交媒体,把小米推上了风口浪尖。



图源:正在新闻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雷军选择了沉默,一度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紧接着,小米股价连连受挫。

先是受事故影响单日暴跌5.59%,蒸发市值800亿港元;



图源:百度股市通

后又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受累整体港股大跌,小米股价再跌20%以上,市值跌破万亿关口。

而雪上加霜的是,网络上又传出所谓“小米汽车遭保险公司拒保”的谣言。

风言风语,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



图源:微博

小米不得不动用法律手段自证清白,并向警方报案以追究责任。

就在外界以为风波已近尾声时,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又在公开场合点名小米汽车,声称“格力电动车十几年无火灾事故”,话里话外把小米按在了舆论耻辱柱上。



图源:微博

可以想见,这一连串打击,对雷军和小米团队的心理冲击有多大。

但是,雷总没有彻底倒下。

就在前日,雷军低调现身小米汽车工厂,与参观工厂的车友们打招呼,被网友偶遇。

他穿着简单、面带微笑,和车主们亲切互动。照片中的他,看似疲惫却又坚韧,那种从磨难中生长出的温和与力量,让人动容。



图源:微博

可见,此前神隐多日的雷军精神状态良好。

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外部压力,小米的反击动作迅速且有力。

首先,在手机业务上,小米不仅继续巩固基本盘,还不断向高端市场发起冲锋。

近日发布Redmi Turbo 4 Pro,就主打“好看更能打”的中端旗舰,起售价1999元,迅速赢得市场关注。

雷总也发微博盛赞,“大R角,非常漂亮。”



图源:微博@雷军

据供应链数据显示,2025年3月小米手机激活量再次拿下中国第一,同比劲增17%,这在当下消费复苏尚未完全明朗的背景下尤为难得。



图源:微博@雷军

其次,在汽车领域,小米并未因SU7事件而放缓步伐。

相反,小米继续按原计划推进新车型YU7的上市,



图源:微博@雷军

并酝酿推出全尺寸旗舰SUV——代号“昆仑”的YU9。



图源:微博@拉面师傅Design

根据最新泄露的信息,YU9定位50万以上高端市场,续航超1500公里,纯

电续航可达200公里,直指问界M9和理想L9等顶级对手。



图源:问界官网

要想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小米还需锤炼硬实力。

毕竟,50万级SUV市场一向由BBA等传统豪华品牌牢牢把控,凭借深厚底蕴与卓越品质,筑起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在笔者看来,国产新能源之所以敢挑战,正是因为敢从对手最擅长之处切入。

如果小米YU9能在40万级市场突围,不仅能打破价格天花板,也将为后续高端布局夯实基础。

以“中端走量、高端塑造品牌”的双线战略,小米有望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

这一战,既拼品控,也赌口碑。

就有分析指出:“如果不出意外,YU7将会在纯电SUV这一领域复刻这样的成功。整个市场就这么大,如果yu7在小米产能充足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月销量稳定6-10w,那么这个市场上大部分玩家将出局



图源:微博

显然,小米意图不仅仅是“参与”,而是要在高端新能源车市场分一杯羹。



花钱办大事

雷军赌上所有

纵观小米这两年的布局,明显可以看出,雷军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豪赌”。

一边是智能手机这条已经逐渐进入存量竞争的赛道,小米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提升,争取在高端市场获得更大话语权;

另一边,是新能源智能汽车这个全新战场,投入巨大、回报周期漫长,但潜力无限。

按照最新公开数据,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初期投资已超过百亿级别。

单是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总投资就高达数十亿。



图源:小米汽车官网

且不论未来汽车业务能否迅速盈利,单单现金流压力,就足以让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胆寒。

雷军自己也承认,造车是“一场不成功便成仁的豪赌”。

不过,从目前态势来看,小米这场赌局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绝非盲目冒进。

无论是产品力、供应链体系,还是品牌号召力,小米都展现出较强的基础和韧性。

而且,不可忽视的是,小米有着庞大且忠诚的用户群体,这是其转型的最大底气。

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近年的风波和动荡后,小米团队在心理韧性和危机应对上,已经比过去成熟得多。

未来,摆在小米和雷军面前的挑战仍然严峻。

智能手机市场虽然短期回暖,但整体来看,人口红利见顶、换机周期延长的趋势难以逆转,

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内卷竞争也将愈发惨烈,比拼的不仅是硬件技术,更是供应链效率、品牌建设和用户服务的全面战争。

小米能否在未来几年内,真正坐稳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双巨头”地位,仍充满不确定性。

但正如雷军自己在小米15周年时所说的那样:“这只是开始。”



图源:微博

没有永远的胜者,但有永远不服输的人。

雷军,显然属于后者。

他或许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也未必是运气最好的人,但他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然而,每一次低谷之后,他总能重新站起来,用行动证明自己。

在这个变化比计划更快的时代,小米和雷军或许不能保证一路高歌,但只要他们依然保持这份韧性和初心,

那么,他们就还有一次又一次“见彩虹”的机会。

毕竟,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从来不是在风平浪静中绽放,而是一次又一次在风暴中,咬牙坚持下来的光芒。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30 06:04 最后登录:2025-04-30 06: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