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东莞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 1月31日,欧博官网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关于“百千万工程”,报告提到了哪些内容?作了哪些部署?一起来看看!
2023年成效 成功打造首个“百亿村” 报告提出,一年来,东莞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破题开局。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统筹近270亿元资金,创新打造“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建成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364个美丽圩镇示范项目,创建72个特色精品村,“零分红”村从29个降至18个,凤岗雁田成为首个“百亿村”。 推动中心城区强心提质。中心公园一期、北部学校等国际商务区重点项目建成启用,立体慢行系统2号桥、第一国际街区整治等核心地段提升项目顺利完工,市民服务中心三期加快建设,东莞记忆首开区、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二期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严格落实省委巡视整改,全面摸清底数,科学区分“留改拆”,欧博率先启动中心城区首批12个示范项目。强化违建源头防控和联合查处,治理违建3158万平方米。 大力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新建碧道140公里,完成林分优化、森林抚育3.7万亩,全面关停沙角A电厂,建成2个绿美广东示范点,华阳湖获评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厚街、横沥、大朗入选省森林城镇。建成455个口袋公园,实现“一社区一公园”。市级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53条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黑。 2024年目标 构建镇强村兴新格局 “百千万工程”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今年怎么干?如何干好? 报告提出,今年东莞中心工作具体要把握好三个重点,其中之一就是“突出百千万工程”,将其作为东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充分发挥市直管镇、集体经济等优势,统筹推进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绿美东莞、乡村振兴等任务,加快构建镇强村兴的生动格局。 今年,东莞锚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做好“镇域经济”“乡村全面振兴”“城中村改造”“城市空间”“对外帮扶协作”等工作,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推动镇村“创先、进位、消薄”。在抓好城乡融合综合片区、10个省典型镇和15个省典型村建设的基础上,加快谋划新一批典型村,实现镇街全覆盖。支持镇街创先进位,推动长安打造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成为全省第3个千亿镇,推动东城GDP超过700亿元,虎门加快向800亿元迈进。支持洪梅在数字经济培育、千亩连片“工改工”领域争当“消薄”典型,力争GDP超过140亿元。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力争减少10个“零分红”村,全市60%以上村(社区)集体净资产超2亿元。镇村经济是东莞的特色和优势,东莞将加强市、镇、村“一盘棋”协调联动,让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发挥。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四沿”周边农房风貌管控,大力开展横跨主干道的“三线”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三大革命”,再启动建设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新增1000个“四小园”,选树3000个“美丽庭院”典型户,力争99%以上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拆治兴”并举推进城中村改造。出台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依法征收、净地出让,稳妥实施1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推动南城石鼓、万江龙湾等6个整治提升类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进一步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提升人居环境。强化城中村区域管控,规范农房报建审批,每季度开展市域航拍,坚决遏制新增违建。 打造山水城共融共生的城市空间。做强“黄金双轴”主框架,推动黄旗广场、鸿福路轴线整治等工程提速提效,建成运营市民服务中心三期,加快国际商务区华润置地中心、中心公园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发,打造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市。建设跨东江迎宾慢行桥,持续打造三江六岸优美滨水岸线。启动莞城粮仓微改造,加快建设东莞记忆首开区,切实守住城市历史文脉。启动黄旗南麓慢行系统建设,推动生态科创区逐步成型。 认真做好对外帮扶协作。建成西藏林芝巴宜区6条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快新疆三师图市光伏能源项目建设。做好新一批东西部协作干部轮换选派,务实推进与贵州铜仁、黑龙江牡丹江、江西吉安在产销对接、劳务协作、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启动莞揭合作园建设,争取将莞韶合作园打造成省级经济特别合作区。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