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欧博娱乐“十四五”时期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会上发布的一系列权威数据,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的壮丽画卷: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稳定达到“优”的极高标准,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牢牢锁定在325天以上。 空气质量 优良天数连续5年超325天 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稳定在325天以上,PM2.5浓度持续下降,“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取得现实成效,“重庆蓝”“夕阳金”常在朋友圈“C位出道”。 重庆累计完成污染地块修复87块,提供修复后的净地面积9022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保障,守护了老百姓“住得安心”的底线。重庆还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累计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8040吨/日。预计今年底,重庆全域将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146.1万吨/年;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3800余个,推动“无废”理念融入社区、企业、校园,让微小单元成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实践者与受益者。 污水排放 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98% 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介绍,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通过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并建立从污染产生源头到受纳水体的全链条水环境监管体系,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重庆段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8%,解决了一批污水直排、乱排问题。如江北区杨家河沟,欧博allbet经系统整治后,入江口建成善水北滨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重庆还编制实施铜钵河、琼江、大清流河、南溪河等4条流域川渝联防联治方案,共同投资26亿元推进140余个治理项目。其中,铜钵河也因此获评全国首个跨省界河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重庆还建成“巴渝治水”应用平台,实现住建等22个部门的协同联动,整合900余项跨部门数据,汇集监测感知点1.6万余个,构建起“快速感知、风险研判、态势分析、高效处置”治水监管体系。 水环境质量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为优 余国东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在重庆境内共布设了74个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用于评价重庆的水环境质量。从评价结果看,重庆水质优良比例已连续4年优于97.3%目标任务,其中2023、2024年连续两年达100%;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达到优的标准。两江四岸重现“清水绿岸”,重庆独特滨水风光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亮眼名片。重庆连续2年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民生实事,整治黑臭水体1300余个,惠及群众82.2万人。 生活垃圾 重庆总处理能力达每天3.64万吨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芹介绍,重庆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78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达3.64万吨/日,可充分保障全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预计今年底,重庆全域将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让生活环境更安全、更绿色。 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首个开展跨省域“无废城市”共建,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同时,重庆建成3800余个“无废城市细胞”,培育“无废工厂”“无废医院”等多领域社会单位,动员社会单位参与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行动。 目前,重庆工业固废产生强度降至0.31吨/万元,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4.10%。 生态保护 重庆全市建成218个自然保护地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明介绍,重庆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92万平方公里,全市建成218个自然保护地,为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家园,为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存续提供关键支撑。 调查发现,重庆分布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2种,包括一级14种,如黑叶猴、林麝、青头潜鸭等;分布有野生维管植物60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4种,包括一级8种,如崖柏、银杉等。同时,重庆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基本覆盖我市重要生态系统,为后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余国东介绍,接下来,重庆将聚焦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关键任务,积极谋划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重要力量。(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报道) (责编:盖纯、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多方合力 这场论坛聚焦长江航运“金融风帆”
人民网重庆9月10日电 (刘政宁、姚於)9月9日,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航运金融专题论坛在重庆科学会堂举行。本次论坛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航海学会主办,重庆航运交易所承办,论坛以“金融赋能 畅联江海——构建内河航运金融新生态”为主题,重点围绕航运交易、航运结算、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指数衍生品等服务体系,为航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交流和展示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