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展览让我很惊喜,不只是内容丰富,更在展陈形式上 充满了创新和科技感。展览里有一面 行进式幕布,展示神话故事里的各种神仙,人物都是会动的,像是从画里“走出来”一样。 这种“活起来”的展示方式,让孩子一下就有了“他们是真的存在过”的感觉。 她看得目不转睛,还不停地问我:“妈妈,他们真的存在过吗?” 展览还设计了互动体验,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进行上色,最后保存到手机里。这个区域简直是“儿童乐园”,围了一圈全是小朋友。 我家娃也是一张接一张地画,画得不亦乐乎。她还问我:“妈妈,我能画全他们吗?”那种专注的神情,我很久没在她身上看到过了。 本来一个小时就可以看完的展,孩子硬是看了两个小时候。最后走的时候,还意犹未尽,把几个项目又体验了一遍,让我拍了又拍,录了又录,说回家再继续看。 这让我意识到,传统神话对孩子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我原来的认知。 其实孩子9-12岁这个年纪,正是想象力高速发展的阶段。 而我们的传统神话恰好能给予他们最自由的想象空间。每一个神话故事不仅精彩,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远比一板一眼的说教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我家娃在看那些电子屏介绍的时候,一边读一边跟我复述,眼神是亮的。 她还特别喜欢这些神仙的画风,说“看着就舒服”。 我也是从介绍里了解到,原来这些神像之所以好看,是因为我们的先辈在艺术表达上下足了功夫。 比如吴道子的“铁线勾勒”技法,不仅让人物线条流畅,还带着一种高贵、亲切的气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神话故事能一代代传下来、永不过时。 虽然这些故事听起来是“老故事”,但每次呈现方式都有新意。孩子沉浸其中,我自然也不忍打断她的兴奋。为了延续她这份热情,我决定回家给她找几本相关的神话书看看。 说起中国神话,怎么也绕不过《山海经》。 这可是我们中华文化里最早的神话志怪典籍,很多传说都从这里演变而来。于是我给她选了一套适合孩子阅读的彩绘版《山海经》故事集,没想到,她特别喜欢,一口气就看了好几篇。 这套书是大开本设计,打开之后画面非常震撼,孩子说:“好像又去了一次展览!” 配图很有年代感,但又不失童趣,视觉冲击力强,让孩子读起来特别兴奋,像是在“穿越”古代一样。 人物和动物的造型很讲究,虽然是神话,但完全不会让人觉得脱离现实,反而带着一种力量感。她一边看一边感叹:“以前的人生活真不容易,我一定要珍惜现在。” 最让我满意的是,这套书不仅图美,色彩搭配也鲜明,还不过分夸张,非常贴近孩子的视觉审美。图画和文字结合得很好,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同时,也帮助她理解内容。 故事部分也非常扎实,内容丰富、情节紧凑,虽然篇幅稍长,但读起来一点也不拖沓。许多细节描写和形容词的运用,让故事读起来有画面感。 孩子读完后不仅能复述,还能说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蹦出一堆新词,让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那叫一个惊喜。这让我意识到, 真正优秀的儿童读物,是能让孩子在阅读中产生表达欲的。 这套书我真心推荐给所有喜欢神话的孩子。不只是满足兴趣,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增强文化自信。 这次的展览和这套书,像是一次双重点燃。她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我也终于找到了能和她一起进入那个世界的钥匙。 原来,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只是没遇到一本真正“对胃口”的好书而已。 如果你家也有个9岁左右、对奇幻、传说类内容感兴趣的孩子,真的可以试试这套书。它不仅满足孩子对想象力的渴望,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把传统文化的美和哲理一点点传递给他们。 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就差一个“兴趣开关”。而这套《山海经》故事,刚好点燃了她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