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欧博辽宁丹东山城村的 13岁男孩张德胜 在废纸堆捡到一本1953年出版的旧书 《战斗在朝鲜》, 就在他随意翻看这本书时, 其中的一页让他大吃一惊!
![](http://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420410578.png)
《奋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 书上讲的这个人, 不就是村里的老孙大爷么?!
小张德胜兴奋极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 自打他记事起就在村里扛着锹、 带着大家伙开荒种地的老孙大爷, 竟然是在抗美援朝战场 九死一生、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
13年后,1981年的一天, 在距离丹东300公里的吉林通化, 一早去杨靖宇烈士陵园上班的 20岁小伙子徐永军, 同样因为眼前看到的一幕 大吃了一惊: 坐在陵园门口的看门大爷, 竟然是自己的老父亲徐振明!
他一时想不明白, 半年前,还没离休的父亲 可是这座陵园的“一把手”!
![](http://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422717038.png)
时光又过去了将近40年, 当了60多年农民的孙景坤和 为杨靖宇烈士守陵60多年的徐振明, 已分别是96岁和95岁高龄了。
在很多人的眼中, 他们, 一个是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农民, 一个是一辈子守护杨靖宇陵园的守陵人, 这样的身份, 似乎早已跟“英雄”二字 没有了关联……
殊不知, 这再普通不过的身份背后, 却是用鲜血和汗水浸透的英雄本色!
![](http://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432765373.png)
孙景坤
![](http://p4.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433547429.png)
徐振明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两位九旬老人早已走出硝烟, 然而,只要听到这首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他们暗淡的眸子里 像是被点亮了一束光!
尽管已经言语不清, 甚至连子女的名字也叫不上来, 但这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 老人仍能眼含泪花 一字一句地唱出来……
![](http://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2071419214.gif)
60多年前,从他们离开战场 回到家乡的那一刻起, 就把一枚枚军功章压在箱底, 再也不跟任何人说起……
那些曾经驰骋疆场、军功赫赫的 战斗英雄“消失”了, 但他们始终是冲锋的战士, 一辈子牢记初心使命, 一辈子兢兢业业、全心全意 为国家奉献、为人民谋利益。
岁月改变山河,时间冲淡记忆, 然而,留在他们躯体上的 炮弹炸的伤、 子弹钻的洞、刺刀留的疤, 无不诉说着英雄的故事……
01
1950年10月19日, 这一天, 孙景坤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大桥, 出国作战。
![](http://p5.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1511734160.png)
虽然当兵只有2年多时间, 此时的孙景坤已经从四平战役、 辽沈战役打到平津战役、 解放海南岛战役, 再次投入到抗美援朝战争中!
尽管已经身经百战, 但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炮火之密集, 70年后, 96岁的他仍记忆犹新: “在朝鲜,那炮火太多了, 那炮一出来就是百八十发……”
![](http://p5.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460111300.gif)
数年征战,到底打了多少仗, 孙景坤已记不清了。 但有一场战斗,始终铭刻在心。 “我们占领了161高地!”
![](http://p5.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462189194.gif)
1952年10月27日, 孙景坤接到命令, 带领357团7连增援已经连续驻守 161高地12个小时的战士们。
当时,161高地三面 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 炮火力度前所未有, 增援部队很难登上高地。
趁着敌人飞机贴着地面飞行的间隙, 28岁的孙景坤带着9名战士 冒着机枪的扫射冲上阵地, 他看到连长抱着几根爆破筒, 准备“敌人一冲上来, 就抱着爆破筒跟敌人一块儿结束!”
![](http://p4.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465161701.gif)
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 决心死也要死在阵地上的 孙景坤打红了眼,欧博娱乐 他把一颗颗手榴弹掷向敌人, 甚至把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 捡起来再扔回去!
打死了21个敌人之后, 孙景坤把敌人的尸体摞起来 作掩护继续打。 从中午12点, 一直坚守到半夜12点, 孙景坤带领战友打退敌人6次进攻, 守住了阵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战斗结束后, 战友们在炮弹掀起的泥土中, 找到了已经受伤昏迷的孙景坤! 这一仗,孙景坤荣立一等功。
![](http://p4.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471439582.png)
徐振明跟孙景坤老人一样, 忘了很多人、很多事, 可说起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斗, 仿佛又回到了烽火硝烟的战场……
![](http://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473427487.gif)
18岁加入革命队伍,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硝烟中 一路打过来的徐振明, 1950年10月, 再次走向了抗美援朝战场。
入朝半个多月后的11月4日, 飞虎山战斗打响, 当时,只有25岁的通信连排长徐振明, 眼看着通信兵在敌人的飞机炮火中 一个一个倒下。
![](http://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475175517.gif)
撤退的命令关系阵地上 所有战友们的生命, 关乎战局的胜负!
徐振明下定决心: 死也得把信息送过去! 天上有飞机、地面有炮火, 连滚带爬的他, 一路闯过了敌人的封锁线, 顺利完成了任务。
抗美援朝战场上, 徐振明经历了数不清的战斗, 在他的记忆中, 最惨烈的要数白马山战役, 在争夺394.8高地的拉锯战中, 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面枪林弹雨, 当时徐振明所在连270多人参战, 最后只有6个人活了下来……
![](http://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1515285359.gif)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每当95岁的徐振明唱起 这首撼天动地的战歌, 他总会眼眶泛红, 自然而然地擎起右手, 敬起军礼!
96岁的孙景坤也是一样, 回忆起自己荣立一等功的那次战斗, 他似乎不愿过多提及自己的荣誉, 而是讲着讲着就流着眼泪 喃喃地说:
“和我一块下来的只剩4个人, 半路上副连长的腿还被炮弹炸断了……”
一枚枚带着岁月斑驳的军功章, 应该是他们人生中 最壮烈也最自豪的段落。 然而,对于他们来说, 这同样是一段不忍回忆的往事: 那么多战友在面前牺牲了。
“他们为国家把命都搭上了, 真正的英雄是牺牲的战友们!” “我是替没能回来的战友活着……”
把军功章藏起来, 很少提自己战斗的事迹, 成了这两位老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02
1955年,战功卓著的孙景坤复员, 领导对他说: 你是排长、又是战斗英雄, 安排你当车间主任吧! 他急忙摆摆手: 我没文化,当不了!
![](http://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490698858.gif)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孙景坤几乎没有过多的考虑 就放弃了留在城里的机会, “曾经咱从农民当上战士, 现在国家粮食还不够, 就应该从战士回到农民!”
回到农村的第三天, 他就拿起农具下田劳动, 因为当过兵又是党员, 很快他就当上了第一生产队长。 农场成为他新的战场!
当时,村里有上百亩的老洼地, 他下决心让洼地变耕田, 从早到晚带领村里百余号壮劳力, 把洼地的土一锹一锹地挖上来, 垫起来的高地种苞米, 低地插秧种水田。
解决了吃饭问题, 孙景坤又带领村民向“荒山”宣战, 短短十来年的时间里, 硬是在村子周围 几百亩寸草不生的“硫磺”山上, 栽下了十几万棵松树和板栗树。
![](http://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494529837.jpg)
孙景坤这生产队长一当就是30多年, 农民一当就是一辈子。
60年里,虽然离开了战场, 但孙景坤一刻也没有停止“战斗”, 他始终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而奔忙着, 乡亲们都念着孙队长的好, 直到今天都很少有人知道, 在村里辛苦忙碌了一辈子的孙队长 身上有战争留下的多处伤疤。
![](http://p4.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00348942.png)
1958年,跟孙景坤一样, 33岁的徐振明从部队转业时, 也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决定。 摆在他面前的有3个职位, 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和 杨靖宇烈士陵园所长。
徐振明毫不犹豫就做了决定: 去陵园,给杨靖宇将军守陵!
![](http://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02858699.png)
知道他是在战场上多次立功、 九死一生活下来的英雄, 很多人都劝他再考虑考虑, 然而,对于自己做出的这个选择, 直到90多岁, 徐振明说起来仍然激动地掉泪:
“全国那么多人崇敬杨靖宇将军, 只有我有机会为他守陵。 这是我的光荣啊…… 我不仅是自己在守陵, 也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们为杨将军守陵。 我守在这里, 感觉自己还跟战友们在一起……”
![](http://p4.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05196743.gif)
那时候,陵园还是一座2万多平方米、 寸草不生的“秃山”, 虽说徐振明是首任所长, 可算上他自己整个陵园也只有三个人。
为了给烈士修好陵园, 他一次次踏查山前山后, 在当所长的22年里, 亲手栽植松柏上万棵, 让曾经荒芜的陵园, 四季松柏青翠、春夏百花盛开!
![](http://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10938139.gif)
上任初期, 徐振明最忧心的事就是 陵园陈列室的藏品有90%都是复制品, 为了让英雄的陵园承载英雄的记忆, 他想尽一切办法, 搜集历史资料和实物。 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坐上牛车, 或者徒步深入深山密林, 寻找当年东北抗联的珍贵文物。
为了收集到一双 东北抗联官兵穿过的靰鞡鞋。 徐振明冒着大雪翻山越岭 一次次到老乡家登门拜访。 开始老乡不愿意拿出来, 徐振明就一次次地去, 一次次讲东北抗联的战斗精神, 老乡深受感动同意了, 他没有想到 这个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的老兵, 竟能这么一趟趟地来求他, 对英雄的感情这样深……
![](http://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13119923.gif)
1981年,从陵园离休半年的徐振明 终于忍不住, 跟组织提了他这辈子唯一的要求: “我想回到陵园当一名门卫, 请组织让我继续守着陵园、 继续为杨将军守陵。”
![](http://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15354972.png)
为了这个陵园, 徐振明已经奉献了半辈子, 还是为了这个陵园, 他宁愿从所长变成看门大爷, 也要继续守下去!
除了看大门, 徐振明还是陵园的讲解员, 90岁那年,他仍坚持拄着拐杖, 向从全国各地来的游客 讲杨靖宇、讲东北抗联、讲抗战精神!
杨靖宇的故事 他已经讲过上万遍了, 但每次一说到杨靖宇牺牲前吃的是 野草、树皮, 徐振明还是会忍不住 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http://p4.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21992071.gif)
“我们不能忘了过去, 忘了过去就是背叛!”
这句话从这位经历了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 经历了无数次枪林弹雨、炮火硝烟的 老英雄的口中说出来, 对于每一个在场的人而言, 既是一份沉甸甸的嘱咐, 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孙景坤、徐振明, 从战斗英雄到平民百姓, 他们, 一个将余生献给了家乡热土; 一个将一甲子的时光 献给了陵园、为英雄守陵……
然而,这样极致的奉献背后, 却是他们对自己、 对家人的极度苛刻……
03
孙景坤有7个儿女,5个是农民。 那些年,常有单位来村里招工, 可当生产队长的他 把名额匀出来让给别人, 偏偏就是不给自己的子女!
大女儿孙美丽身患小儿麻痹症, 电话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她, “俺爸一看名单上有我, 就硬给拿下去了……” 三女儿24岁时也被工厂选上, 也是因为孙景坤的阻拦没能去成。
眼看招工的路走不通, 大儿子孙富贵报名参了军, 唯独这一次他没拦着…… 很长一段时间, 儿女们都无法理解孙景坤的做法。 抱怨父亲耽误了自己一辈子, “恨”父亲对亲人太“苛刻”……
跟孙景坤一样,徐振明的做法 也让儿子极度不满! 1980年,当了22年所长的徐振明 即将从陵园离休, 刚满18岁的徐永军即将高中毕业。
![](http://p4.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31019455.gif)
就在儿子憧憬着毕业后学一门手艺 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时, 父亲要求他接班,到陵园上班去。
18岁,人生才刚刚起步! 徐永军死活不答应, 在被父亲打了一顿之后, 父亲毫不客气地对他说: 你必须去,这事没得商量!
![](http://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32952314.gif)
跟徐振明斗争了整整一年, 徐永军最终还是去了陵园上班。
本打算混日子的他 每次看到自己的老父亲, 穿着一身旧军装, 夏天顶着炎炎烈日、 冬天顶着东北刺骨的寒风, 腰板笔直地在陵园的大门口, 总是心里一颤,既心疼又感动……
![](http://p3.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34772987.jpg)
在父亲徐振明感召下, 徐永军把陵园当做家, 跟父亲一起,两代人赓续接力, 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60多年。
徐振明90岁时, 基本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儿媳在帮他擦身体时, 看到了他背上碗口大的伤疤。 那一天她才知道, 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的父亲, 曾经被炮弹炸伤过。
儿媳的眼泪掉了下来, 那一刻,她终于理解了 丈夫和父亲两代人为英雄守陵的选择, 也理解眼前这个老头儿, 一辈子的倔强和怪脾气坚守!
![](http://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41133240.gif)
这些年,孙景坤的子女, 也渐渐理解了父亲, 尤其是当过兵的大儿子, 当他穿上了被父亲视作生命的军装时, 他明白了父亲:
一个经历过太多生死的军人, 一个为了国家和民族 可以随时随地牺牲的军人, 他总觉得自己比不上牺牲的战友, 他总觉得自己就应该为这个国家 做的更多、奉献更多……
![](http://p5.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43397906.png)
孙景坤、徐振明…… 所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用一次次英勇无畏的冲锋, 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孙景坤、徐振明…… 所有历经战火硝烟的老兵们, 他们掩盖身上的伤疤, 深藏挂在胸前的荣誉, 一个个战斗英雄“消失”了, 一个个为祖国、为人民 无怨无悔奉献一生的平凡英雄 挺立了起来……
![](http://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45033338.gif)
今天,像他们一样深藏功名的老英雄 还有很多很多。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10月25日是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今天,让我们一起向英雄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向那些用鲜血染红金达莱花的 烈士们致敬! 向所有深藏功名、 默默无闻奉献一生的老兵们致敬!
谢谢你们, 用宝贵的生命、 用自己一生的时光, 为共和国立下的不朽功勋!
![](http://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20/10/25/2020102510560928926.jpg) (责任编辑:)
|